拜耳与雀巢签约再生农业项目,共建“从农场到餐桌”低碳产业链

2022-11-09 09:00   来源: 深圳导报    阅读次数:2896

  作为碳减排的重要领域,农业减碳与可持续正日益成为农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聚焦的题眼。在11月6日的进博会现场,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与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就水稻再生农业项目签署合作,旨在联合实践"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减碳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道,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发展绿色农业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共同作出贡献。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与雀巢(中国)现场签约

  强强联合探索实践,推进农业减碳正当时

  雀巢作为全球知名的食品饮料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社会责任。此前,雀巢已承诺到2050 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并发布路线图,计划到 2025 年采购的关键原料的 20%通过再生农业管理方法生产,以践行"优质食品,美好生活"的理念。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拜耳作物科学同样不遗余力,为实现其在2020年提出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践行"共享健康,消除饥饿"的愿景,除了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扶持 1 亿小农户外,还致力于在主要地区实现主要作物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30%,以及至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基于雀巢及拜耳在可持续农业发展目标上的高度契合,围绕这一水稻再生农业的合作项目当逢其时。

  在签约仪式现场,拜耳中国公共与政府事务及可持续发展总监魏雨钊和雀巢大中华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经理王仕平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再生农业的可行性方案,聚焦水稻作物,在雀巢中国位于黑龙江省的水稻基地,从土壤健康、水资源管理、绿色环保的种植全程解决方案、精准农业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培训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执行方案探索,实现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固碳减碳的目标,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挥行业示范效应,共创共赢促协调发展

  拜耳集团与雀巢集团在全球农业领域已合作多年,在多个国家拥有落地项目。此次在进博会签署的再生农业合作,是双方全球合作在中国的首次落地,有望为全行业提供农业减碳方面的优秀实践。首先,拜耳和雀巢作为具有广泛行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其强强联手不仅能够有效覆盖"从农场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各个场景,还能够在农业、食品行业领域起到有力的示范效应。其次,双方在合作中将与产业链中的水稻种植合作社、种植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多方共同探讨环保可持续的水稻全程种植管理方案,并打造"水稻再生农业"示范农场,形成兼顾商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效应的水稻再生农业解决方案,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在签约仪式上,拜耳作物科学全球食品价值链副总裁Ronald Guendel Gonzalez和拜耳全球食品价值链合作高级经理Veerle Mommaerts发表视频,祝贺双方合作的顺利落地。

  对于此次合作,雀巢大中华大区集团事务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方军涛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中国政府明确提出3060'双碳'目标,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雀巢与拜耳均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可见双方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共同合作推动水稻再生农业项目符合双方共同目标。双方在农业减碳领域的强强联合将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农业发展、贡献‘双碳'目标实现,并为其它农业价值链上下游企业树立标杆,带动全行业低碳转型。"

  拜耳中国公共与政府事务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高勇表示:"很高兴看到拜耳与雀巢在推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低碳农业产业链上的高度共识。希望依托此次合作,能够真正让环保、绿色的创新农业技术深入赋能‘从农场到餐桌'的产业价值链,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树立新的典范。"

  关于拜耳作物科学

  在农业领域,拜耳坚信,种植者渴望创新,促进增长,兼具环境效益,并有助人类发展。凭借领先的生物技术、作物保护和数据科学的研究能力,拜耳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为种植者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我们探索推动创新的数字工具,与合作伙伴一起 ,为人类和地球带来深远的变化。

  我们相信,每一项对创新的投资也是对可持续性的投资。拜耳致力于减少对环境影响,同时改善小农生活品质。拜耳的长期成功不在于销售更多的产品,而在于为种植者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方案,减少水、土地和能源投入,获得丰收。

  更多信息请见www.cropscience.bayer.com.


责任编辑:赵硕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深圳导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sitemap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